目前,我國從法律層面已經對藥物和食物的界限進行了區分。1982年常務委員會頒布《中華人民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其第八條:“食品不得加入藥物,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以及作為調料或者食品強化劑加入的除外”。但根據我國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國藥品管理法》的第3條內容,藥品包括現代藥和傳統藥,而傳統藥主要是指中藥飲片和傳統中藥制劑。這給既是中藥又是食品的物質的管理和使用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為了調節“食品”與“藥品”監管的矛盾,1987年衛生部、國家中醫管理局聯合頒發了(87)衛字第57號文件,在附錄中公布了第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品種名單》,第一款內容為1985年版《中國藥典》和1981年出版的《食物成分表》(野菜除外)同記載的物質(名單未公布),第二款內容包括烏梢蛇等33種物質,1988年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公布上述第一批第一款內容29種物質(青果重復),1991年衛監發(1991)第54號新增了8種物質,1998年衛監發(1998)第9號又增加了8種物質,至此3批“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名單”包括八角茴香、烏梢蛇、蒲公英等共77種中藥。隨著1995年《中華人民國食品安全法》和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肖培根等參考《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的中藥,重新擬定藥食同源物品名單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2002年,衛生部頒布“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51號”(簡稱“51號文”),印發新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附件一),一直沿用至今。
當今社會,醫療保障和社會養老問題突出,醫學模式由“治病醫療型”向“防病保健型”的轉變,社會觀念也發生變化,通過鍛煉和健康飲食來防治疾病的思想普遍被接受。發揮我國“飲食養生”文化優勢,完善我國“藥食理論”和“食藥目錄”,、國務院給予高度重視,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在2015年國務院頒布第一個《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中,把“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作為重點任務之一,以發揮中醫養生治未病的優勢。
大健康產業的興起促進了我國健康飲料、膳食甜品、保健茶點等飲食產品的快速發展,“藥食同源”物質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兼顧營養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雙重功效,是飲食行業的新寵兒,如酸梅湯、藍莓山藥等。另外,農副產品也是“藥食同源”物質創造價值的重要方式,如山藥,因富含淀粉、生長周期短、適應力很強等特點,選育的新品種己在非洲國家大量栽培,成為了當地重要的糧食作物。
隨著我國老年化進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健康產業對藥食同源的市場高求空間會越來越大。加之國家對藥食同源食品產業越來越重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企業逐步實現規范化的生產和經營,產品質量在不斷升級,如果能更好地實現“藥食同源”各物質的跨界融合,必將給中醫藥的發展創造新機遇,從而打造出全世界最有特色的文化及服務產業鏈,以文化-產業-旅游業的方式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中醫藥,從預防疾病、調節體質、身心愉悅的角度為人類健康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紅網”或“特稿”或帶有中紅網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頻視頻,版權均屬中紅網所有,允許他人轉載。但轉載單位或個人應當在正確范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紅網”和作者,否則,中紅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轉載目的在于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不代表本網觀點。
3、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或本網站鏈接內容可能涉嫌其權益,應該及時向本網站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的內容或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