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id="jozs4"></address>

    <menuitem id="jozs4"><sub id="jozs4"></sub></menuitem>
    • 聯系我們
    • 地址:湖北武漢三環科技園
    • 電話:159116031100
    • 傳真:027-68834628
    • 郵箱:
    • 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特色療法
    • 相關報道
    •   走進一礦,一派欣欣向榮,處處和諧文明。職工人均年工資達11萬元以上;矸山植綠,廢水復用,煤場封閉,節能環保;園林化的工業廠區,綠植覆蓋,生機盎然;物品碼放歸位,地面干凈整潔;文化廣場上人們歡聲笑語,輕歌曼舞;停車場里車輛分色停放,井然有序;矸山公園里亭臺樓閣,空氣清新,好一處山城文明美麗礦山,好一處礦工幸福家園。

        頂層設計最關鍵。2002年,一礦立志創建“全國文明單位”之初,集全礦之力,謀劃新思,激活新動力,創新開展以文明員工、文明班組、文明區隊、青年文明號崗、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小區、文明單位為內容的“八大文明”創建,并在后續的工作中,嚴格懲,不斷完善改進,全礦文明創建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特別是第五次取得全國文明單位后,一礦瞄準更高的目標,對照國家、省、市文明單位創建測評標準,結合實際,引深創建標準,確立了“123456”文明創建工程。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明創建的靈魂主線,貫穿到每一項工作中,使之成為廣大干部職工普遍接受、自覺遵守的價值遵循。不斷強化職工文明行為,制定下發實施《干部職工行為規范手冊》《員工文明行為養成十條》《陽煤一礦員工文明上網公約》。上好理想、黨性、技能提升三堂教育課,筑牢全體職工之基,創優干部品質,提升全員職業素養。扎實開展先鋒崗區,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強力推進“學習型、安全型、高效型、創新型、和諧型”五型班組綜合能力建設;有效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行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理,各項環保指標均達國家標準;開展誠信單位建設,引導職工誠信生產、誠信安全、誠信宣傳、誠信銷售、誠信幫扶。抓好講堂、廉政教育、教育中心、自助圖書館、文化廣場五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陣地建設。深入推進安全文明家庭建設、學雷鋒志愿活動、困難幫扶精準扶貧、“一礦”評選、群眾性文體活動、新聞引導六項工作。2018年至今,一礦常態化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36次,定期發布義舉榜;組織職工積極參與扶貧幫困和各種公益活動150余次。

        兩優一減提產能。2018年3月,國家能源局為進一步提高季節性煤炭穩定供應,促進煤炭供需動態平衡,要求山西省開展高瓦斯優質產能試點工作,一礦被列為第一批試點煤礦,產能擬由750萬噸/年提升到850萬噸/年。先后經過了集團公司、省、國家生產能力核增申報、各方面專家評審,2020年年初,一礦礦井產能提升結果公布,由原來的年單井產能750萬噸提升為850萬噸。在煤炭行業“兩優一減”的大背景下,沒有厚實的資源稟賦,沒有安全為天的,沒有文明生產的支撐,那里能有此擴容增產的結果?至此一礦正式成為集團公司產能第一大礦。

        安全生產大如天。作為煤炭生產單位,文明,首先應表現為安全生產文明,沒有一個好的安全生產做,何來文明單位的創建。

        長期以來,一礦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強化安全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實現了企業的長治久安。

        在干部職工中牢固樹立“不安全不生產”紅線意識和“契約管理、失職追責”的責任意識,落實逐級安全生產責任,嚴格執行“塔字型”問責制度和契約化安全“一票否決”制度。建立了安全激勵約束機制,提取隊組計件、崗薪績效工資總額的40%、30%,分別作為安全結構工資和安全生產標準化結構工資,激發全員自主保安積極性。

        強化“大超前”意識,健全雙預控機制,動態執行“紅橙黃藍”四色風險管控,加強監測、分析、評估、預警,將風險辨識評估和管控的責任主體向區隊、班組、崗位延伸,做到了人人知風險、全員控風險。引深變化管理和短板管理,強化干部跟帶班和巡查,關注隱患、三違排查治理關鍵環節,加強對現場作業人員、運輸設施自查自糾,全力防控事故發生。夯實頂板基礎管理,根據煤層頂板巖性和礦壓情況,加強過構造期間頂板管控和兩巷超前支護,推行超前預注漿措施,快速推進、快速通過,確保作業安全。

        全面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水平,制定年度標準化工作達標規劃,先后打造十二采區西、十三采區、十四采區、三采區、四采區軌道巷等示范采區巷道、硐室、采掘頭面樣板工程,示范引領、拉高標桿,全面推進工程質量達標。

        建立14841安全文化建設體系,形成“7777”安全行為養成教育法,提煉出富有特色、內涵深刻、易于記憶、便于理解,為職工所認同的安全文化并形成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文化宣傳活動,通過板報、電視、刊物、網絡、文化手冊、口袋書、宣傳牌板等形式,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

        文明創建有陣地。圍繞落實國家、社會層面的要求,一礦創建了黨史館、礦史館、廉政教育、礦史館、講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廣場、停車場、文化長廊。圍繞落實個人層面的要求,一礦創建了職工安全技能培訓、職工五小創新工作室、黨建研究室、圖書館、文化公園,以及各類籃球館、羽毛球運動場、俱樂部、老年活動室等文化活動場所和職工八大文體活動協會….

        特別是,2013年12月一礦建成“講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將其作為引人修身律己,提升職工素質的平臺,促進愛國、愛企、愛崗和社會文明程度,帶動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引擎”,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人講自己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優良傳統,,引發自覺,修身律己,凈化心靈和提升素養,使受教育者走出“講堂”,仿歷了一場洗禮。運用“講堂”平臺,全礦干部員工逐步形成崇德、尚德、講德的良好氛圍。到目前為止,一礦“講堂”開講127場,12509人次接受洗禮。一礦持續打造職工講堂的做法體會經驗,刊登在山西省委宣傳部部刊《宣傳工作》2018第13期頭條向全省推廣。

        黨建引領促文明。黨建引領文明創建,是一礦文明創建多年來的傳統做法。一礦實施三亮三比、黨組織星級評價、黨建項目化管理,以黨建帶動全礦各項工作特別是文明創建的開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黨組織教育的始終,的組織意識、奉獻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明顯增強。

        一礦在引深推進“三亮三比”的基礎上,創新以“先鋒印跡”為品牌,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亮”和“比”所表現出來的品質、職業素養、工作業績,通過“先鋒印跡”黨建品牌展現出來,積極助推了“三亮三比”工作的落細落小落實。亮有招數、比有陣地、創有效果,促使用形象爭取認同、用監督獲得尊敬、用行動換回肯定、用實績獲取信任,帶動群眾扎實搞好文明創建工作,集團公司“333”黨建模式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助力企業文明創建邁向更高層次。

        思想教育有抓手。踐行的前提必定是認識的高度統一。多年來,一礦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全礦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企業發展的支撐和建設基礎。全面加強意識形態領域、領導班子、黨組織自身、人才隊伍、思想教育、黨風廉政與文明和諧建設,牢牢把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本職責,主旋律,正能量。

        一礦分層次、分重點,利用各種會議、內部網絡、宣傳牌板、井下車場系統,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播放《歌》,宣傳本礦愛崗敬業、樂于助人、拾金不昧、尊老愛幼等方面的模范。為此,一礦還通過挖掘典型人物,借助黨團活動日、講堂等平臺,全面引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全過程,使全礦員工學有方向、趕有目標,用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引導激勵全體員工積極向上。由于工作業績突出,一礦2018年榮獲山西省首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范點榮譽。

        大力勞模、工匠和創新,認真培育“一礦”,開展典型評選。2019年,19位先進典型榮登“一礦”榜,并給予了金鼓勵。2020年設立“防疫先鋒義舉榜”,12名個人和集體上榜。

        六屆十八年的全國文明單位創建時間里,先后涌現出任海平、宋青紅、姚武江、王學斌等一大批愛崗敬業、崇禮尚德、誠信友善、孝老愛親的先進典型人物。他們在崗位上積極工作、主動作為;在社會上遵章守紀、樂于助人,在生活上夫妻和睦、鄰里團結。在模范人物的帶領下,全礦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為現代化礦井建設奠定扎實的基礎。

        熱心于公益事業的選煤廠裝車隊職工劉小保,1994年迄今連續義務獻血23次,累計獻血超8000CC,其中3次機采血小板。

        綜采準備隊工長李志文,扎根采煤一線多年,擔負著艱苦的拆除安裝工作。他鉆研技術,狠抓班組安全,領導的班組,連續多年安全生產無事故,被評為“先進班組”。他多次被評為先進班組長、優秀員。妻子,連續20年從事安全協管工作,到隊組、進家庭、“三違”、走心、井口安全宣講送溫暖,連續十年被集團公司評為“優秀協管員”。生活中,夫妻二人相親相敬,真誠相處,對待雙方父母,精心照顧,關心體貼,其家庭先后被省、市、集團評為“陽泉市文明家庭”“三晉最美家庭”“安全生產文明家庭”“奉獻示范家庭” “孝老愛親和諧文明家庭”。

        今年6月17日晚下班回家的運輸工區職工剛,在出租車上撿到裝有4500元現金、41萬元存款單、價值1萬元金項鏈、5張銀行卡、兩套鑰匙和車鑰匙,以及身份證、行車證、社?ǖ任锲返暮谏痔岚,在多方查找失主無果的情況下,交到西城蒙河。多方查找物歸原主后,失主劉志英女士將寫有“品德 拾金不昧”的錦旗送給剛。

        50多歲的韓學艮不畏嚴寒跳入冰冷的池水中求助落水兒童,俊救助突發心梗病人,吳增光救助突發癲癇病人,吳清、張斌撿到巨款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風尚蔚然成風。

        在一礦的文明創建當中,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礦工,通過他們的付出,激勵帶動著全礦廣大員工文明向前。

        礦山代有人才出,邢軍、任海平、姚武江等一代又一代的礦山人,扎根井下一線,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為企業的發展奉獻一生。

        六七十年代參加工作的老勞模邢軍,在井下工作38載,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章、全國職業十佳個人、全國勞動模范、黨的十五大代表,被稱贊為礦山的脊梁。

        九十年代參加工作的任海平,全國勞動模范,參加工作以來,扎根生產一線,勤奮好學、踏實苦干,先后參與無極繩連續牽引梭車、斜井載人猴車等一系列新設備的創新、引進、投用、、jiqinggushi保養工作;自主研發了全煤系統第一列井下新時速人車,成功將火車的制動技術引用于井下機車,行駛速度提升一倍,有效提升了礦井運輸效率和安全系數。特別是創立的“任海平大師工作室”,培養出一大批在變頻調速猴車、20噸電機車、載波電話、井下大巷漏泄通訊、架線自動停送電、斜巷運輸雷達捕車器等設備設施方面的優秀技術人才。

        全國代表、全國五一章、全國煤炭五四青年章獲得者姚武江,參加工作10年來,經過勤學苦練和不懈努力,將所學知識與井下電氣設備、供電設計巧妙地結合起來,總結出了一套快而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上運用的得心應手。2017年參加“同煤杯”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賽勇奪桂冠。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青年大師工作室,為礦培養操作性人才及高技能人才。

        2019年8月,中國技能大賽——“陽煤杯”第五屆山西省煤炭行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一礦通風工區一隊呂偉剛同來自山西省11個煤炭企業的33名同工種選手同場競技,憑借扎實的理底和科學熟練的實踐操作,一舉奪得井下鉆機司機比武山西省第一名。

        2020年,一礦通風工區優秀青工段旭榮獲“陜煤杯”全國煤炭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安全儀器監測工一等,后又榮獲全煤青年“五四”章。

        一代又一代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的誕生,都離不開一礦重視人才、文明育才、政策支持、全員發力的文明創建良好土壤。

        一礦大力踐行習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矸山全治理、煤場全覆蓋、廢水全復用、粉塵全防治、駐地全綠化、棚戶全整治,整個礦山天更藍、地更綠、花更艷、氣更潔、人更美。

        2017年11月,一礦配煤中心儲煤棚進行氣膜結構全封閉環保,建成集團公司乃至陽泉地區首個全封閉式智能氣膜結構煤棚。在原儲煤場的基礎上建成南、北兩個全封閉儲煤場,可儲煤量達40萬噸。投資采用低溫熱管技術、低濃度瓦斯蓄熱氧化井筒加熱系統,以及采用遠紅外線熱風輸送清潔能源技術替代燃煤熱風爐等技術對風井供暖系統進行,通過優化供暖系統,大大降低污染,實現了超低排放。礦山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了國內同類礦山先進水平,先后對矸石山分兩個區域進行生態恢復,治理表面積達200972.99平米,有效的改善了礦井質量。

        響應“五城聯創”號召,全面打贏創衛攻堅戰。拆除了所屬范圍內的13座旱廁,新建5個水沖廁所。整修煤臺、紅嶺街、沙溝、前莊等12條道,清理周邊6個村莊與礦交界處管理責任不明確的衛角,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17440立方米,有效解決了生活區治理難題,職工家屬居住明顯改善。

        全力整治蒙河水體、建設生態矸山、開建“出煤不見煤”的環保型綠色礦山、增加井下防塵防治和地面噪聲污染防治……這座歷經一甲子多的礦山,正向職工們展開更加環保、可持續發展美好的一面。

        共享成為根本目的。一礦時刻“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企,始終把職工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在崗人均工資持續增長,位居集團公司前列;加強對職業病危害的綜合防治,為井下一線職工進行塵肺病體檢,為4000多名40周歲以上在崗職工每年健康體檢;投資建成超聲波霧化室,惠及井下采掘職工;建成職工停車場,開通向陽隧道、向陽,職工家屬停車、出行更加便捷;班中餐全部實行“一”管理,凈化洗浴水源質量,提升后勤服務水平;在礦內扎實開展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實施“金秋助學”“大病醫療互助”,幫扶更趨“標準化”“精準化”。三年來,為4542人次發放困難補助金176.9萬元,為515人次辦理了職工醫療互助補償金134.9萬元,三節送溫暖慰問活動,慰問24499人次,發放慰問金150.1萬元。

        對口扶貧成績顯著。2018年5月,一礦成立扶貧隊,選派李俊如、王彥軍、張劍、史進明、安亞兵五名職工到忻州靜樂縣后文明村、右玉縣曹家堡村擔負扶貧工作任務。在扶貧村,隊員幫助村民發展戶用光伏,建設村級電站;大力發展畜牧業;投資40萬元提升村容村貌;建立愛心扶貧超市;舉辦大型義診體檢活動,村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完成精準脫貧工作任務。

        疫情防控就是責任。今年年初,隨著新冠疫情的發生,一礦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小組,精準施策全力防控疫情,科學管理保障正常生產秩序,著力打贏疫情防控與生產組織雙線戰。、干部、職工在積極做好自身及企業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主動獻出愛心,通過中國紅十字會、中國福利基金會、湖北慈善總會等公益渠道,自發捐款捐物共計60982.38元。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一礦在收悉第六次全國文明單位的喜報之日起,已經著手布局第七次全國文明單位的創建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面向“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遠景規劃中提出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新發展格局,引發了一礦全體干部職工的廣泛關注,對一礦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高標準文明創建之,意義深遠。如何在新發展階段,努力老礦井的條件,以高精尖人才為引領,帶動全員性、全覆蓋性、有側重性地提升各系統、各部門、各崗位的人員素質,為企業發展積蓄人才力量?如何在貫徹新發展上,管理上的創新、新工藝新設備上的創新、人才引領上的創新,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之源?如何綠色發展,持續夯基固本,在軟硬件上再加力,打響綠色品牌,助推智能礦山建設?如何共享發展,努力提升全礦職工家屬的幸福感、滿意度?如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對外,提升產品質量,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主體?……這些話題已悄然成為一礦現任班子經常議論和探討的話題,也很快會成為下一步文明創建工作的必答題。

        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一礦干部員工們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一礦黨委王軍朝表示:“文明創建,沒有終點。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會久久為功,把文明之走得更加!苯袢找坏V,正向著現代化智能礦井、全國文明單位典范、轉型發展先鋒的目標奮楫而行。展望未來,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全國文明單位的大旗將永遠飄揚在一礦上空,飄揚在集團公司上空,飄揚在每一名一礦人的心窩里。

        回眸在全國文明單位創建的近20年里,這座礦山延續了屢奪國家級、省級文明榮譽的傳統,書寫了一幕幕文明創建的傳奇,引領集團公司各單位在創建全國文明單位的道上越走越寬。他們的成功,靠的正是科學有力的頂層設計、不懈的行為養成、功成不必在我的勇毅果敢、為民惠民的民生情懷。從胸懷全局、繪就宏圖的一屆屆礦領導,到親自指導、全力幫助的集團公司、礦區、市、省領導,再到逐夢而行的平凡礦工們,他們共同造就了一礦奇跡,也用艱辛努力詮釋著華陽集團公司唯一一家全國文明單位的分量與魅力。在轉型發展征程中,只有傳承老鷹磨喙重塑鋒利的革新和不到樓蘭終不還的堅韌筋骨,以文明創建凝心聚力、盤根塑魂,華陽新材料方能在藍海搏擊中涅槃、再創輝煌、好運連連、美夢成真。(華 趙賢 劉新欣)